論文體例
《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》論文寫作格式
壹、正文
- 一、文字書寫
- (一)文字書寫請以橫式寫作。
- (二)中文論文須用繁體字。
- 二、章節層級
- (一) 中文請按「壹、一、(一) 1. (1) a. (a)」等順序標示。
- (二) 西文請按「I. A. (A) 1. (1) a. (a)」等順序標示。
- 三、分段
- (一) 每段首行前空兩格。
- (二) 直接引原文時,短文可逕入內文。中文論文以「 」標出,西文論文以“ ”標出。
- (三) 獨立引文自成一段落,每行前空三格。
- 四、引文
- (一) 請用新式標點符號,直接引文用冒號“:”時,中文引號用「 」,西文引號用“ ”。
- (二) 直接引文不用冒號“:”時,中文引號用「 」,西文引號用“ ”。
- (三) 引文中有引文,中文單引號「 」內之引文符號為雙引號『 』;西文雙引號“ ”內之引文符號為單引號‘ ’。
- (四) 獨立引文不加引號。
- 五、書刊符號
- (一) 書名、報刊名用《 》。
- (二) 單篇論文及篇名用〈 〉。
- (三) 書名與篇名連用時,省略篇名號,如《史記.項羽本紀》。
- (四) 西文書名用斜體,篇名用“ ”。
- 六、附加原文
- (一) 引用西文人名、著作、專有名詞時,請盡量譯為中文。
- (二) 第一次引用西文人名、著作、專有名詞時以括號附加原文全名,其後引用時不需重複附加。
- 七、年代
- (一) 文中若有中國朝代名,請使用國字,並以括號附註西元年代,如明正德十六年(1521)。
- (二) 西元年代用阿拉伯數字,如董仲舒(176-104 B.C.)。
- 八、註釋
- (一) 於本文中註明出處,請按(作者,年代/縮寫:頁數)之格式加註,如:(Fine, 1994: 7-9),(Kant, KRV:25(B))。
- (二) 欲註明出處,但行文已有作者姓名時,按(年代:頁數)之格式加註,如:「Fine指出…,…(1994: 11)。」。
- 九、縮寫、圖表名稱及註解位置
- (一) 縮寫可使用約定俗成之簡稱,但須於參考文獻中註明清楚。
- (二) 表名在表上方、表註在表下方;圖名、圖註在圖下方。圖表在文中的位置。
貳、參考文獻
曾於正文中引用之文獻,請列入參考文獻;正文未引用者,不得列入。
- 一、編排順序
- (一) 先列舉西文文獻,再列舉中文文獻,並按作者名稱之字母、筆畫順序編排。
- (二) 同一作者之不同文獻,以出版日期先後順序編排。
- (三) 同一年之不同出版品,於年份後加上小寫英文字母以區分時間順序。
- (四) 同作者之不同文獻,除第一篇須列作者全名外,其餘均以三個短破折號 — 代替作者姓名。
- 二、縮寫簡稱表
- 引用文獻之縮寫除註明於書目之中,亦可全數列於參考文獻之頁首。
- 三、格式
- 參考文獻請按以下格式列出。
-
- (一) 期刊論文
- 中文期刊論文:「作者(年代)。〈論文標題〉,《期刊名》,卷,期數:頁碼。」如:
- 王文方(2007)。〈虛擬條件句理論述評〉,《臺灣大學哲學論評》,33:133-182。
- 西文期刊論文:“Author’s last name, author’s first name (Year). “Title of the article.” Title of the Periodical, series number, volume number: page numbers.” 如:
- LePore, Ernest., Loewer, Barry (1987). “Mind Matter.” Journal of Philosophy, 84: 630-71.
-
- (二) 專書論文
- 中文專書論文:「作者(年代)。〈論文標題〉,編者(編),《書名》,頁碼。出版地:出版者。」如:
- 張旺山(2001)。〈行動人與歷史世界的建造:論狄爾泰的「生命的詮釋學」〉,黃俊傑(編),《中國經典詮釋傳統(一):通論篇》,51-75。臺北市:喜馬拉雅基金會。
- 西文專書論文:“Author’s last name, author’s first name (Year). “Title of the article.” Editor(s) (ed.). Title of the book (page numbers). Place of Publication: Publisher.” 如:
- Haugeland, John (2002). “Heidegger on Being a Person.” Hebert Dreyfus (ed.). Heidegger Reexamined (vol.1): Dasein, Authenticity, and Death (73-84). New York: Routledge.
-
- (三) 專書
- 中文專書:「作者(年代)。《書名》。出版地:出版者。」如:
- 牟宗三(1983)。《心體與性體》。臺北:正中書局。
- 西文專書:“Author’s last name, author’s first name (Year). Title of the book. Place of publication: Publisher.” 如:
- Allison, Henry E. (2001). Kant’s Theory of Taste: A Reading of the Critique of Aesthetic Judgment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-
- (四) 古籍
- 按成書朝代先後排列,同朝代之不同古籍再以作者筆劃排列
- 古籍原刻本:「作者(朝代)。《古籍標題》(版本說明),卷。」如:
- 劉向(清)。《列女傳》(道光17年振綺堂原雕,同治13年補刊,梁端校讀本),卷2。
- 古籍複印本:「作者(朝代)。《古籍標題》(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日期,複印版本),卷。」如:
- 王鳴盛(清)。《十七史商榷》(台北:樂天,1972,影廣雅書局本),卷12。
-
- (五) 研討會論文
- 中文研討會論文:「作者(年.月)。〈論文標題〉,「研討會名稱」。地點:主辦單位。」如:
- 陳文團(2004.04)。〈馬克斯的正義與薪資分配制度〉,「馬克斯的正義研討會」。北京:北京清華大學。
- 西文研討會論文:“Author’s last name, author’s first name (Year.Date). “Title of the article.”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me of the Conference, Place.” 如:
- Tran Van Doan (2006.11). “Harmony as the Principle of Eco-Ethics.”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-Ethics. Denmark: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, Copenhagen.
-
- (六) 博士論文
- 中文博士論文:「作者(年代)。《論文標題》。博士論文。發表地點(學校及科系名稱)。」如:
- 林雅萍(2008)。《意識、觀視與德行—梅朵論道德能動性》。博士論文。臺北:臺灣大學哲學系。
- 西文博士論文:“Author’s last name, author’s first name (Year). Title of the dissertation.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, Name of the University, Place. ” 如:
- Carlo Kwan (1985). The Dimension of Time in Mythology.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Philosophy.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, Louvain.
-
- (七) 電子出版本
- 中文電子出版品:「作者(年代)。〈文件標題〉,文件發表日期。電子出版品的出版資訊(出版平台名稱,主編,出版單位)。資料取得方式(取得日期,網址)。」如:
- 凡國棟(2009)。〈也說《凡物流形》之「月之有軍(暈)」〉,2009年1月3日。《武漢簡帛網》,陳偉主編,武漢大學: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。2009年4月17日,
- < http://www.bsm.org.cn/show_article.php?id=941>。
- 西文電子出版品:“Author’s last name, author’s first name (Year). “Title of the Document.” Information of Electronic Publication. Access Information (Date of access,).”。如:
- Ross, Don (1997). “Game Theory.” 25 Jan. 1997.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, Edward N. Zalta(ed.), Stanford University: Center for Study of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. 1 Oct. 2002,
- <http://plato.standford.edu/entries/game-theory/>.